包阅导读总结
1. 未来不变、中庸之道、懒蚂蚁、光鲜背后、降低预期
2. 本文围绕多个话题展开,包括未来十年不变的事物、做人的中庸之道、组织中的“懒蚂蚁”作用、外表光鲜背后的心酸、人类对复杂的崇尚及幸福需降低预期等,强调要把握不变的核心,以合适的态度面对生活。
3.
– 未来十年不变
– 商业中客户对商品“多、快、好、省”的诉求不变
– 软件设计中控制复杂度不变
– 中庸之道
– 如比尔·盖茨既乐观创业又悲观准备公司倒闭
– 关键是把握度
– 做事要“不务正业”
– 组织需要“懒蚂蚁”为未来准备
– 过度勤奋会缺乏创造力,闲暇是成功标志
– 表面越光鲜,背后越心酸
– 以作者叔叔及自身经历为例,说明外表光鲜有烦恼
– 无需羡慕他人,过好自己生活
– 人们崇尚复杂,忽视简单
– 人类喜欢复杂带来的安全感,但进化是简化过程
– 复杂育儿方法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 幸福需要降低预期
– 查理·芒格认为降低预期是生活幸福法则
– 与他人攀比难获幸福
思维导图:
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2Pycg1_32BteKQbTaUJ8TQ
文章来源:mp.weixin.qq.com
作者:从码农到工匠
发布时间:2024/8/13 1:44
语言:中文
总字数:2390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评分:87分
标签:未来趋势,核心原则,软件工程,中庸之道,组织管理
以下为原文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用户推荐转载,旨在分享知识与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 media@ilingban.com
读《一如既往》有感,本书的核心是:未来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总有一些不变的建议来给你启发,帮助你顺利前行。
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人们经常问他未来 10 年的变化趋势。“但是几乎没有人问过我:‘未来 10 年里有什么事情不会改变?’我认为,这才是更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对于商业而言,客户对商品的“多、快、好、省”的诉求从未改变,亚马逊以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为核心构建的增长飞轮给其带来了巨大成功。
同样,在软件设计领域,新技术日新月异,这两年大家对大模型趋之若鹜,可以说变化每天都在发生。但从软件工程诞生之日起,一直未变的是对软件复杂度控制(Complexity Management)的尝试。伴随着这些尝试,即使我们总结了很多的架构原则/架构风格,设计模式,最佳实践。但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还是需要小心翼翼的权衡,因为软件设计没有银弹。控制复杂度是一个工程师最大的、也是最神圣的职责。workable的代码谁都能写,但readable和maintainable的代码只有优秀的工程师才能写出。这就是软件领域,到目前为止,以及接下来十年还将不变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道理都是亘古不变的,这些道理从几千年前到现在从未改变,比如孔子说,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庸… …
做人要中庸
接下来这条规律很有意思,你们说悲观好还是乐观好?作者说人既要悲观,又要乐观。比如说,你要悲观地储蓄,你要乐观地投资;你要乐观地梦想,你要悲观地计划。这本书里讲到比尔·盖茨,你们说他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从他的创业经历来看,这个人简直乐观得一塌糊涂,永远都在干那些别人不敢干的事:哈佛大学读到一半就放下不读了,去创业了。总体上讲,他应该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是比尔·盖茨跟他们的员工讲,我们两周之内就可以倒闭。他一直做好了公司两周之内可以倒闭的这么一个准备,他足够悲观。
实际上这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中庸就是合适,我们既要乐观又要悲观,关键是度的把握。
做事要“不务正业”
当我们过度地追求完美,让自己永远保持高效的时候,我们的神经是紧绷的,而且是没有创造力的。一个组织里一定要有一些人成为“懒蚂蚁”,各位知道什么是懒蚂蚁吗?一般蚂蚁都很勤奋,蚂蚁都在朝一个地方走,去吃东西、搬东西、储藏东西,蚂蚁是非常勤奋的小动物。但是一个蚁群总有几只蚂蚁不干活,总有几只蚂蚁是朝另外一个方向走的。也就是说,大量的蚂蚁去那边找吃的,而这些蚂蚁朝这边玩,到处逛,不干活。这些低效的蚂蚁带来的好处是,这一片吃完了,它们知道那边还有吃的,它在给自己准备下一条“S曲线”,这就是一个公司里“懒蚂蚁”的作用。
有很多人非常勤奋,勤奋到整个公司很多年不会有变化。因为他的全副精力都放在眼前的事情当中,每天在不断地处理这些事情,他没有时间去放空,没有时间去旅行,没有时间去天马行空地想问题,去结交一些之前根本不认识的人。休息放松很重要,闲暇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标志。当你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时,如果他特别忙,绝对不算成功;这人有闲,才算成功。
表面越光鲜,背后越心酸
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跟我说,“人前显贵,背后受罪”。他跟我说了,他在做厂长的时候,看起来很了不起,实际上,里面的各种事务都要亲力亲为,很多东西比手下的人还要更懂,要不然他们就会忽悠你。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在过去十年里,我用自己最大的能量践行了这句话。我出版了两本技术专著,靠一己之力让家人们过上衣食无忧,体面的生活。但这背后的心酸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所以所有的人,不管他外表如何的光鲜,也总是会有他自己的烦恼,人们都会掩饰自己的失败、错误和痛苦。所以没必要羡慕别人,过好自己的生活足矣。
人们崇尚复杂,忽视简单
人类就是喜欢复杂的东西,因为复杂的东西能够带来安全感,带来专业感。这可能就是Reactive Programming虽然复杂,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原因吧。
事实上,人类的进化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你看那些远古生物,它们都有多个重复的部位和器官,比如有多个嘴巴、多只手脚、多个眼睛,这是古生物的特点。但是随着进化,眼睛越来越少,鼻子的鼻孔变俩,嘴巴只剩一个,手也只有俩。你要是个古生物,那你的身上可能全是手。所以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但是人类崇拜复杂的东西。
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跟你讲复杂性。比如育儿,我告诉你育儿最基本的方法是少管点儿,多提升你自己,允许孩子犯错,对他表示包容和爱,多欢笑。这几句话几乎已经涵盖了育儿的全部了,但是很多人听完就觉得不踏实。这行吗?真的吗?这样就可以了吗?你会不会在家里边自己使劲?我天天在外边跑,我在家里怎么使劲?压根没有,但是他不能够接受简单。
但假如有一个专家过来跟你讲,我给你制订一个育儿计划,咱们家现在开始按计划执行。有专家开始介入了,明天早上起床先干什么,中午干什么,晚上干什么,全安排上,你会觉得踏实,觉得这个专家看起来靠谱,有这么多工具可以用,但结果可能是你跟孩子一块儿“疯”了。
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凡是用过度复杂的手段去管理孩子的,最后你跟孩子一块儿疯,这是你们要共同承担的后果。因为你完全不知道,简单才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他的大脑已经足够复杂了,他的大脑的复杂程度就是为了把事情变得简单。而你用过度复杂的工具替代了他的大脑,让他的大脑无处可用,最后他只能抑郁、狂躁、精神分裂。
幸福需要降低预期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您生活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98岁高龄的查理·芒格曾被问及,他的回答是:生活幸福的第一法则是降低预期。如果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你注定一生都会痛苦。我们的预期要合理,对好的或坏的结果都要泰然接受。】
《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段话也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幸与不幸,只有一种境遇与另一种境遇的比较。】,与他人攀比,more ask for more的幸福跑步机,是注定很难得到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