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中国数据库前世今生:90 年代的群雄争霸与技术革新_AI阅读总结 — 包阅AI

包阅导读总结

1. 关键词:中国数据库、90年代、技术革新、信息化改造、行业现状

2. 总结:本文主要回顾了 90 年代中国数据库的发展,包括银行业务推动、铁路客票系统的挑战,以及国际数据库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预告下一期将讲述 00 年代的变迁。

3. 主要内容:

– 90 年代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数据库技术引入创造条件

– 计算机应用初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起步

– 网络建设展开,为信息化发展奠基

– 银行业务发展推动数据库需求

– 银行通存通兑、跨行提取面临挑战

– 中国铁路客票系统是重要里程碑

– 面临高并发业务处理难题

– 为 Sybase 提供产品锤炼机会

– 国际数据库厂商进入中国市场

– 如 Oracle、SQL Server、DB2 等

– 各厂商有不同定位与市场策略

– 总结 90 年代并预告 00 年代的内容

思维导图:

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KjYhCECEevOI8FS4j6oGw

文章来源:mp.weixin.qq.com

作者:TVP官方团队

发布时间:2024/7/11 23:56

语言:中文

总字数:2502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评分:82分

标签:中国数据库,90年代,Sybase,Oracle,技术革新


以下为原文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用户推荐转载,旨在分享知识与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 media@ilingban.com

👉目录


1 始于银行通存通兑

2全球挑战性的 OLTP 场景——铁路客票系统

3巨头鏖战的行业现状

4总结

直到今天都是金字招牌的 Oracle,逐渐成为历史的 Sybase 、 Informix,在中国市场失去主流采用地位的 SQL Server、DB2,逐渐发芽的国产数据库小苗……90 年代的中国数据库市场,背靠中国信息化改造迅速落地的时代浪潮,开启了怎样的辉煌与腾飞?
腾讯云 TVP《技术指针》与《明说三人行》策划了【中国数据库前世今生】系列记录片。我们邀请亲历数据库技术在中国从落地生根到蓬勃发展的技术专家们,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数据库五十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以及这些时刻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数据库技术格局。以下为 90 年代正片,敬请观看!
在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中国计算机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信息化需求的增加,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

“在那个时期,我们的计算机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和部门开始逐渐接受并应用计算机,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都还在起步。”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展开。早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和简单的信息管理上,例如财务报表的统计和企业内部的办公自动化。这一时期,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建设自己的机房,购置计算机设备,并培训专业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同样是90年代初期的重要任务。各大城市的骨干网络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开始普及,数据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数据库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里值得一提的关键节点,就是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业务的通存通兑、跨行提取,在 2024 年的今天看来稀松平常,并不是一件值得惊诧的问题。

但在20世纪90年代,尽管银行内部的通存通兑和实时到账已经逐渐实现,但跨行实时到账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欧美数据库技术解决的 OLTP 挑战,往往起源于以银行、证券为代表的金融业,但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受限于 IT 技术的影响,比如实时到账、异步异地存取、信用卡业务,如果没有数据库技术的前置支持,都无法实现。

这个时代的烙印至今仍旧存在,很多时候你会被问到“开户行是哪里”,这代表你的客户资料都在开户行,可能没有转存到总部。

90 年代的银行信息系统改造,是中国信息化改造中最典型的一个缩影,大量的国家级项目,都在这个时代开始落地——银行、税务、电信、铁路、水利等等。
90年代,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的建设成为信息化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服务的现代化,也展示了数据库技术在应对大规模、高并发业务中的强大能力。

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铁路网络复杂。尤其是在春运期间,客流量达到峰值,如何高效、准确地处理海量的票务信息,成为铁路部门的一大难题。

30 年前的中国铁路客票场景,就已经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棘手的 OLTP 技术挑战,直到今天,铁路运输场景仍旧是一个数据库技术上的经典难题——再小的技术难点,叠加上 14 亿人的需求,都是指数级的挑战。

在 Sybase 的总部,曾经长期挂着一张图,图上是一个坐在火车上看杂志的人,旁边写着中国的铁路客票数据,作为 Sybase 数据库全球性的成功案例,延续了十几年,直到 Sybase 被收购。中国铁路客票系统世界级的 OLTP 场景挑战,也为 Sybase 提供了持续锤炼数据库产品的机会和最佳案例。
90 年代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各行各业核心业务系统真正用上信息化的一个年代。在此之前,如果说 Sybase 有什么特别令人到今天都难以忘记的,其实就是铁路客票。当时 Sybase 有句口号——“扶上马,送一程”,只要跟 Sybase 打过交道的都听说过这句话。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许多国际数据库厂商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管理理念。这其中典型的几家除了前文提到的 Sybase,还有至今仍是巨头的 Oracle,以及在企业和云计算领域仍具竞争力的 Microsoft SQL Server、IBM DB2、Informix 和专注于大数据分析的 Teradata 等厂商/产品。

总结而言,90 年代所涌现的国外主流数据库产品具有如下定位与市场策略。

厂商 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Oracle 凭借强大的研发投入和精准的市场策略,Oracle 在90年代逐渐确立了其市场领导地位。其认证体系和市场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Sybase 以其颠覆性的 Client/Server 架构和多线程技术,在早期占据了重要市场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Sybase 逐渐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
Microsoft SQL Server 通过亲民的价格和简便的操作,SQL Server 迅速在中小企业市场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微软的销售策略,将 SQL Server 打造成了人人可及的工具。
IBM DB2 凭借在大型企业和金融行业中的卓越性能和稳定性,DB2 在90年代的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背后强大的 IBM 硬件支持和全球服务网络,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Informix 和 Teradata 在数据仓库领域的竞争中,Informix 和 Teradata 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业务绑定能力,成为数据仓库市场中的重要玩家。

从百废待兴的时代到快速大胆启用,中国的数据库在80年代的发展离不开外企的帮助,但同时也为中国数据人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启发,而这都造就了90年代乃至后续30年的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十年——2000年代。在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据库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数据库市场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新的技术和市场策略又将如何影响数据库行业的发展?


敬请期待我们下一期的内容:“00年代中国数据库的变迁”,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中国数据库发展史上的精彩故事,揭示那些在技术前沿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人们的智慧和激情。

90年代的你在做什么,看完纪录片后有什么样的感悟?欢迎到上方视频号留言我们将选取点赞最多的3则评论,送出腾讯云开发者定制眼罩1个(见下图)。7月19日中午12点开奖。

📢📢欢迎加入腾讯云开发者社群,享前沿资讯、大咖干货,找兴趣搭子,交同城好友,更有鹅厂招聘机会、限量周边好礼等你来~


(长按图片立即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