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 人创始团队仅剩两人,OpenAI 未来之路怎么走?_AI阅读总结 — 包阅AI

包阅导读总结

1. 关键词:OpenAI、创始团队、非营利、变动、未来之路

2. 总结:OpenAI 创始团队成员变动巨大,从非营利转向营利引发诸多问题。人才外流或与公司转型、诉讼等有关,面临资金、技术等挑战,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3.

– OpenAI 成立时为非营利性,目标推进数字智能造福人类。

– 早期博文由 Greg Brockman 和 Ilya Sutskever 署名。

– 最初列出 11 名创始成员和两位联席主席。

– 创始团队成员变动频繁。

– 多人在早年离开,近期又有多人离开。

– 变动原因包括 Altman 被临时替换、董事会动荡等。

– 公司面临诸多问题。

– 可能与转型营利性实体传言、马斯克诉讼等有关。

– 资金合作关系紧张,下一代模型生产延期。

– 开放模型与封闭模型竞争,公司未来发展不确定。

思维导图:

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rQzRvlkDhwbFuhTw0k1SA

文章来源:mp.weixin.qq.com

作者:CSDN

发布时间:2024/8/12 10:43

语言:中文

总字数:2960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评分:87分

标签:OpenAI,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人才流失,公司转型


以下为原文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用户推荐转载,旨在分享知识与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 media@ilingban.com

对于 OpenAI 而言,也许现在是时候彻底改变这种非营利结构了。

原文链接:https://spyglass.org/openai-non-non-profit/

以下为译文:

2015 年末,OpenAI 向业界发布了一篇简短而温馨的博文。这篇博文只有 600 多个字(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openai/),开头是这样写的:

OpenAI 是一家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不受产生财务回报需求的约束。由于我们的研究不受财务义务的约束,我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是人类意志的延伸,而且本着自由的精神,应该尽可能广泛和均匀地分布与发展。这项事业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工作也很困难,但我们相信目标和结构是正确的。我们希望这才是这个领域的精英们最关心的事情。

当时这篇文章有两位署名作者(他们都不是 Sam Altman),而是:Greg Brockman 和 Ilya Sutskever。截至本周,这两个人都不再为 OpenAI 工作。

更为详细地说,Brockman 说他要休假了,会回来的。但是关于 Sutskever,在参与九个月前的董事会“政变”之后,最终还是离开,并在今年 6 月宣布创办一家名为 Safe SuperIntelligence(简称 SSI)的公司,这家公司听起来很像刚刚成立时 OpenAI 所遵循的使命。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的 OpenAI 变得愈发奇怪,而奇怪的根源在于它成立之初是一家非营利性公司,而后变得营利性,导致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

在这家公司最初发布的文中,除了提及 Brockman(首席技术官)和 Sutskever(研究总监)之外,还列出了 7 位“创始成员Trevor Blackwell、Vicki Cheung、Andrej Karpathy、Durk Kingma、John Schulman、Pamela Vagata 和 Wojciech Zaremba。以及还有两位联席主席:Elon Musk 和 Altman。

让我们来看看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团队成员:

作者:

创始成员:

  • Trevor Blackwell——2017 年离开 OpenAI(任职不到一年半)

  • Vicki Cheung——2017 年离开 OpenAI(任职仅两年多)

  • Andrej Karpathy——于 2017 年离开 OpenAI(不到 2 年),然后于 2023 年回归,但在第二任期内只待了不到一年。

  • Durk Kingma——2018 年离开 OpenAI(刚过 2 年)

  • John Schulman——刚刚离开 OpenAI(近 9 年)

  • Pamela Vagata——奇怪的是,她的 LinkedIn 上没有列出 OpenAI ,也许是因为她在那里工作不到一年

  • Wojciech Zaremba——仍在 OpenAI

联合主席:

因此,在这 11 名个人中,只有 2 人目前仍在 OpenAI 工作(没有算上正在休假的 Brockman——我们不知他回归后又会发生什么)。

对于像 OpenAI 这样已经成长为一家重要公司的人来说,这变动幅度远超乎众人想象。不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似乎就在那篇最初的博文中。因为 OpenAI 已经不是当初的那家 OpenAI 公司了。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公司的真实写照,它们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但大多数公司也不会在一开始就插上如此理想化和严格的旗帜包括宣传非营利性、不考虑营收之类的,结果却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OpenAI 仍然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因为它还没有盈利。

创始团队所肩负的使命不仅与业务无关,而且反对与业务扯上任何关系。而早年的日子无疑是艰苦的,或许正因如此,这 11 人中有 5 人在 2017 年或 2018 年离职(当然,马斯克是另一个故事)。但留下来的 6 人(除去马斯克,Karpathy 期间又回来了)中有 4 人是在过去几个月中离开的,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部分原因显然是去年 Altman 被临时替换和董事会动荡造成的,这应该也是导致 Sutskever 离职的主要原因。但其他人在 OpenAI 的“全盛时期”离开,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也许只是因为倦怠了(当然,开启休假模式的Brockman 也是这么暗示的),也许是与大规模的二次创业有关,这无疑让许多早期团队成员受益匪浅。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本来就不是为了钱,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仔细想想,这一切似乎还是源于最初的非营利身份,以及 OpenAI 最初的目标和现在的实际工作之间明显存在的紧张关系。有些人可能会说,OpenAI 的总体目标仍然不变,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但显然有几位最初的团队成员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都在其他创业公司(或自己的公司)工作,而这些公司也在追求 OpenAI 最初的目标。

这么多人都去了 Anthropic,而 Anthropic 正是在这种紧张局势下诞生的一家初创公司,这对留下来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种特别的刺痛。尤其是因为,与 Sutskever 的“安全超级智能”不同,Anthropic 也有一群类似的投资者在为公司注入资金。

但为什么我们现在又看到一波人才外流?同样,这可能只是巧合。但也可能与该公司即将真正转型为营利性实体的传言有关。也许这与马斯克在几个月前放弃诉讼后重新对 OpenAI 公司提起诉讼有关(他也可能只是想避免被驳回的尴尬局面,所以以一种更有可能取得结果的方式重新提起诉讼)。

目前,对于一家烧钱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OpenAI 的许多潜在同行已经通过“黑客收购”的形式找到了归宿,而不是试图筹集数十亿美元来渡过当前的周期。微软大概不会让 OpenAI 耗尽现金,但双方的关系显然也很紧张,而且一周比一周复杂。

看来,OpenAI 很可能在某个时候需要一个新的主要资金合作伙伴。也许他们希望是苹果公司。也可能是沙特。甚至是最终的支持者:软银。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传言称,由 OpenAI 的 GPT-5 引领的下一代模型的生产时间远远超过了预期。每个人都希望在年底前看到一些成果,但秋季的活动已经安排好了,预计不会出现众人期待的 GPT-5 这样的成功。此前,马克·扎克伯格不仅在公开场合,而且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都表示,他预计他们的下一代模型 Llama 4 将需要 10倍以上的计算资源来训练。这显然是向市场发出了有关其成本预期的信号,但也可能向市场发出了有关 OpenAI 在没有 Meta 拥有的数十亿美元盈利业务的情况下将面临什么的信号。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开放”模型开始胜过封闭模型。没错,扎克伯格本人就是“开放”模型的深度支持者,而 OpenAI 则是封闭模型的代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 80% 以上的创始团队成员不再在那里工作的原因。

这一切将何去何从?结局如何?当然无从知晓。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微软会在董事会政变期间收购 OpenAI。但是,就并购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而且似乎在短期内也不会是。因此,这让很多公司和个人陷入了棘手的境地。而 OpenAI 作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更是如此。

他们凭借优秀的人才和出色的产品继续脱颖而出,但这些优势现在是否也岌岌可危?AGI 还会继续存在吗?还是说,随着公司继续向标准公司和标准商业目标转变,将推出更多真正可用的产品,并随之销售出去?这似乎是核心问题。我们可能正在寻找答案…

▶堪比Windows蓝屏危机!Linux被曝12年史诗级漏洞,“投毒者”是谷歌?

郑州富士康小时工时薪涨至26元;90后银行程序员黄雪梅奥运大众马拉松女子第一;谷歌开发乒乓球机器人 | 极客头条

干掉Windows?微软曾花7年研发新系统:连管理层都亲自写代码,最终却惨遭夭折

能学习到新知识、产生共鸣,解答久困于心的困惑,这是《新程序员》的核心价值。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纸书和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