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选择之债-管理百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概念总结

选择之债是指债的履行标的有数种,债务人可从中选择其一履行或债权人可选择其一请求债务人履行的债。

二、学习方法

1. 理论学习:认真研读相关的法律条文、学术著作和权威解释,理解选择之债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特征。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案例,深入理解选择之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解决方式。

3. 比较学习:将选择之债与其他类型的债进行比较,如简单之债、按份之债等,明确其区别和联系。

三、学习计划

1. 第一周:系统学习选择之债的基本理论,包括定义、分类、构成要件等。

2. 第二周:收集并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选择之债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3. 第三周:与其他类型的债进行对比学习,总结异同点。

四、学习后的提升

1. 法律素养提升:对债的法律规定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能准确判断和处理涉及选择之债的问题。

3. 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选择之债相关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五、深度思考分析

1. 第一层:选择之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明确选择之债的定义,即存在多种履行标的可供选择。

– 探讨其与简单之债的显著区别,在于履行的多样性和选择权的归属。

2. 第二层:选择之债的选择权

– 分析选择权的归属规则,如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等。

– 研究选择权的行使方式和期限对债的履行的影响。

3. 第三层:选择之债的履行

– 思考不同履行标的的质量、价值对选择的影响。

– 探讨选择之债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及解决办法。

六、核心信息点及解释

1. 核心信息点:选择之债的定义、选择权的归属和行使、债的履行方式。

2. 解释:

– 定义明确了选择之债的本质特征,即存在多种履行可能性。

– 选择权的归属和行使决定了债的履行方向和具体方式。

– 债的履行方式则涉及到如何在多种标的中进行选择以及选择后的具体操作。

七、关键问题及解答

1. 问题:选择之债中,如果当事人对选择权的归属没有约定,法律如何规定?

解答:根据法律规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选择权归属时,原则上选择权归债务人;但如果债务人在约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不行使选择权,选择权则转移至债权人。

2. 问题:债务人行使选择权后,能否变更选择?

解答:一般情况下,债务人行使选择权后,不得变更选择。除非经债权人同意或者出现了新的情况,导致原选择对债务人明显不利。

3. 问题:在选择之债中,若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导致部分履行标的不能履行,应如何处理?

解答:如果部分履行标的不能履行,不影响其他履行标的的履行,债务人应当在剩余的履行标的中进行选择;如果剩余的履行标的不足以实现债的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债的内容,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决。

选择之债的具体适用 – hanspub.org
民法典的理性与债法总则 – UIBE
债权转让中的受让人地位保障 民法典规则的体系整合
论《民法典》第 702条上的保证人抗辩权 – ajcass
《民法典》对企业的影响之合同编(下)
表见代理中相对人选择权研究 – CUPL
连带债务涉他效力规则的源流与立法选择
10384 分 12920060152976 UDC 之 债 研 究 厦门大学博硕 …
特定性原则视角下财产的概括处分 – SWUPL
论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的责任

更多参考文档 请访问 包阅-AI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