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货币单位抽样法-管理百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概念总结

货币单位抽样法是一种统计抽样方法,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位,通过对总体中的货币金额进行抽样,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其特点是将抽样单元与审计对象的货币金额联系起来,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

二、学习方法

1. 理解基本原理:掌握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审计案例,深入了解其应用过程和结果。

3. 对比学习:与其他抽样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其优势和局限性。

三、学习计划

1. 第 1 天:熟悉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 2 – 3 天:通过案例学习其具体应用和操作流程。

3. 第 4 – 5 天:对比其他抽样方法,总结差异。

四、学习后的提升

1.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能够更科学地评估审计风险。

3. 增强对总体特征推断的可靠性。

五、深度思考分析结果

1. 第一层级:

– 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定义和特点。

– 与传统抽样方法的区别。

2. 第二层级:

– 抽样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 如何确定样本规模和选择样本。

– 误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 第三层级:

– 在不同行业和审计场景中的应用实例。

– 对审计成本和效果的影响。

– 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核心信息点及解释

1. 核心信息点:以货币金额作为抽样单元,根据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可容忍误差和预期总体误差等确定样本规模。

– 解释:这种以货币为单位的方式更直接地关联到审计对象的财务价值,使得抽样更具针对性,能更有效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

2. 核心信息点:样本的选择是随机的,通过计算累计货币金额来确定样本。

– 解释:随机选择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累计货币金额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准确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3. 核心信息点: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误差,并评估总体特征。

– 解释: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测整个总体的情况,为审计结论提供依据。

七、关键问题及解答

1. 问题:货币单位抽样法适用于什么样的审计场景?

– 解答:适用于总体金额较大、个体金额差异明显、对审计效率要求较高的审计场景。例如,大型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重大项目的资金审计等。

2. 问题:如何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和可容忍误差?

– 解答:可接受的误受风险通常由审计师根据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和客户的风险特征来确定。可容忍误差则基于审计目标、财务报表项目的性质和以往审计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3. 问题: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局限性有哪些?

– 解答:可能会过度关注大金额项目而忽略小金额但重要的项目;对零余额或负余额项目的处理较为复杂;如果总体中存在严重的分层情况,可能影响抽样效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 ——审计抽样》应用指南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货币单元抽样的优缺点 …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 ——审计抽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4 号 ——审计抽样和其他 …
第2108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统计抽样法在公路工程审 – ckyk
2108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方法与案例 陈美鱼
注册会计师 审计 教材精讲班

更多参考文档 请访问 包阅-AI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