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vue3 响应式高阶用法,中高级前端必会的性能优化技巧 – 掘金_AI阅读总结 — 包阅AI

包阅导读总结

1. `vue3`、`响应式`、`性能优化`、`高阶用法`、`前端`

2. 本文总结了 vue3 中响应式的高阶用法,包括 shallowRef、triggerRef、customRef 等,介绍了它们的特点、示例和适用场景,指出在合适场景使用能优化性能,提升项目效果。

3.

– `shallowRef`

– 简述:ref 的浅层作用形式,不深度处理对象内部属性的响应式。

– 示例:展示了修改顶层引用和内部属性的不同响应结果。

– 性能优化:适用于大量复杂数据结构中只有顶层引用需响应式的场景。

– `triggerRef`

– 简述:用于强制执行依赖于 shallowRef 的副作用。

– 示例:配合 shallowRef 使用,强制修改内层属性。

– 注意事项:需在修改 shallowRef 内部对象属性后调用。

– `customRef`

– 简述:可创建自定义的 ref 对象,控制依赖跟踪和更新逻辑。

– 示例:实现防抖功能的 ref。

– 注意事项:返回对象须有 value 属性,能按业务需求定制。

– `shallowReactive`

– 简述:reactive 的浅层作用形式,只关心顶层引用变化。

– 示例:通过代码展示其特性。

– 性能优化:适用于特定复杂数据结构场景。

– `toRaw`

– 简述:获取响应式代理对象的原始值。

– 示例:展示获取原始对象及修改其属性的效果。

– 适用场景:处理不影响 UI 更新的操作。

– `markRaw`

– 简述:标记对象使其不被转换为响应式代理。

– 示例:说明其作用和使用限制。

–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 ref。

– `shallowReadonly`

– 简述:readonly 的浅层作用形式,顶层属性只读。

– 示例:展示对不同层级属性修改的结果。

– 适用场景:数据结构第一层业务需求不变时。

– 小结:合适场景使用响应式高阶用法能优化项目,有经验的程序员应掌握。

思维导图:

文章地址:https://juejin.cn/post/7393503669474967562

文章来源:juejin.cn

作者:天天鸭

发布时间:2024/7/21 22:43

语言:中文

总字数:2587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评分:87分

标签:Vue 3,响应式API,性能优化,前端开发,高级用法


以下为原文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用户推荐转载,旨在分享知识与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 media@ilingban.com

前言:

翻别人代码时,总结发现极大部分使用vue3的人只会用refreactive处理响应式数据无论什么场景都是,但vue官方针对某些应用场景有其它的更好用的响应式api实现响应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效果。例如深层的树状数据结构可以通过shallowRef实现浅层响应式,不会被深层递归地转为响应式。本文通过例子详细总结几种vue3响应式的高阶用法。

一、 shallowRef()

简述:ref的浅层作用形式。shallowRef与普通的 ref 的区别在于,shallowRef 不会对对象进行深度的响应式处理,也就是 shallowRef 包含的对象内部的属性发生变化时,shallowRef 本身不会触发重新渲染或响应式更新,所以使用shallowRef时只关心顶层的引用变化。

代码示例:

<script lang="ts" setup>  import { shallowRef } from 'vue'  const data = shallowRef({ name: '天天鸭', age: 18 })  // 修改顶层引用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data.value = { name: 'Bob', age: 20 }  // 修改内部属性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data.value.age = 30</script>

作为性能优化的一种手段,当业务场景中有大量复杂数据结构但只有顶层引用需要响应式时就非常有用,但你需要更加注意对象的更新逻辑,确保在需要时正确地应用响应式转换。

二、 triggerRef()

简述:用于强制执行依赖于shallowRef的副作用。也就是说当使用shallowRef响应式时只能修改顶层数据,但特殊情况使用 triggerRef可以强制修改内层属性,大大提高灵活性。

代码示例:

<script lang="ts" setup>  import { shallowRef, triggerRef } from 'vue'  const data = shallowRef({ name: '天天鸭', age: 18 })  // 修改内部属性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data.value.age = 30  // 但这里调用 triggerRef 强制更新  triggerRef(data)</script>

triggerRef 一般配合shallowRef一起使用,起到提高shallowRef的灵活性的同时又能优化性能的效果。需要注意执行顺序确保在修改了shallowRef内部对象的属性之后才调用。

三、 customRef()

简述:customRef 功能非常之强大,customRef可以创建自定义的 ref 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有更复杂的依赖跟踪和依赖更新逻辑。具体是customRef 接收一个工厂函数,该函数必须要返回一个具有 getset 方法的对象。这些方法用于读取和修改引用值,并且通过getset里面的逻辑可以显式地控制依赖关系的跟踪和响应式更新。

代码示例: 实现一个有防抖功能的ref,第9和17行的track()trigger()是固定写法,这是vue3底层响应式原理相关的,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script lang="ts" setup>import { customRef } from 'vue';function debouncedRef(initialValue, delay) {  let timeoutId;  return customRef((track, trigger) => ({      get() {            track();      return initialValue;    },        set(newValue) {      clearTimeout(timeoutId);      timeoutId = setTimeout(() => {        initialValue = newValue;                trigger();      }, delay);    }      }));}const myDebouncedRef = debouncedRef('Hello Word', 500);</script>

在上述例子中,debouncedRef 是一个自定义的 ref 工厂函数,它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初始值和延迟时间。当 set 方法被调用时,会清除之前的计时器并设置一个新的计时器,在延迟时间结束后更新值并触发依赖更新。

在组件中使用:

<script lang="ts" setup>import { onMounted } from 'vue';import { debouncedRef } from './debouncedRef';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myDebouncedRef = debouncedRef('Hello Word', 500);    onMounted(() => {            console.log(myDebouncedRef.value);      });  },};</script>

注意: customRef 返回的对象必须有一个 value 属性用于访问或修改引用的值,这是 vue 规定的。除此以外customRef能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各种定制化的ref, 如异步更新、条件性更新、防抖、节流等

四、 shallowReactive()

简述:reactive的浅层作用形式, 和shallowRef的功能比较类似。shallowReactive与普通的 reactive 的区别在于,shallowReactive 不会对对象进行深度的响应式处理,也就是 shallowReactive 包含的对象内部的属性发生变化时,shallowReactive 本身不会触发重新渲染或响应式更新,所以使用shallowReactive时只关心顶层的引用变化。

代码示例:

<script lang="ts" setup>  import { shallowReactive, isReactive } from 'vue';  const statetest = shallowReactive({    foo: 1,    nested: {      age: 18,    },  });  statetest.foo++;        isReactive(statetest.nested);   statetest.nested.age++;     </script>

作为性能优化的一种手段,当业务场景中有大量复杂数据结构但只有顶层引用需要响应式时就非常有用,但你需要更加注意对象的更新逻辑,确保在需要时正确地应用响应式转换。

五、 toRaw()

简述:toRaw用于获取 reactiveref 创建的响应式代理对象的原始值。当我们使用 reactiveref 创建一个对象或值时,Vue 会在内部创建一个代理对象,这个代理对象能够追踪属性的变化并触发视图的更新。但有时候需要访问这个对象的非响应式版本时toRaw 就派上用场了。

代码示例:

<script lang="ts" setup>  import { reactive, toRaw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 获取响应式转为原始对象  const rawState = toRaw(state)  // 修改原始对象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rawState.count = 10  // 仍然输出 0,因为 state 是响应式代理,未被修改  console.log(state.count)</script>

使用 toRaw 获取的原始对象将不再具有响应性。即toRaw 提供了一种方式来绕过 Vue 的响应式系统,这对于性能优化和处理外部库至关重要。当正在处理一个大的数据结构,并且知道某些操作不会导致 UI 更新时使用特别合适。

六、 markRaw()

简述:作用是标记一个对象,使其不再被reactiveshallowReactive转换为响应式代理。即你之后试图用这些函数包装这个对象,它也会保持原样,不会变成响应式的。

代码示例: markRaw 主要用于标记对象,而不是基本类型的值

<script lang="ts" setup>  import { markRaw } from 'vue'  const someObject = { name: '天天鸭' }  const markedObject = markRaw(someObject)  // 即使使用 reactive,markedObject 也不会变成响应式  const state = reactive({ obj: markedObject })</script>

注意: markRaw不适用于ref,因为ref 的工作方式与 reactive 有点区别。ref 主要用于创建一个响应式引用,它可以封装任何类型的值如字符串、数字和对象。当你创建一个 ref 时,Vue 并不是将整个对象转换为响应式代理,而是将 ref 本身作为一个响应式引用,通过 value 属性来访问和修改其内部的值。

因此,当你将一个对象放入 ref 时,ref 本身依然是响应式的,而 markRaw 的作用是阻止对象被转换为响应式,这和 ref 的设计并不匹配。

七、 shallowReadonly()

简述:readonly的浅层作用形式。和 readonly 类似,shallowReadonly 会把对象的属性变为只读,但是它只会影响到对象的顶层属性,而不会递归地使对象内部的属性也变为只读。

代码示例:

<script lang="ts" setup>import { shallowReadonly } from 'vue'const state = {  name: '天天鸭',  profile: {    age: 18,    address: {      city: '广州',    }  }}const shallowState = shallowReadonly(state)// 这将会抛出错误,因为顶层属性是只读的shallowState.name = 'change天天鸭'// 这是可以的,因为 `profile` 对象没有被设为只读shallowState.profile.age = 31// 同样,`address` 对象也可以被修改shallowState.profile.address.city = '深圳'</script>

使用shallowReadonly的对象在顶层是只读的,但其内部的嵌套对象或数组仍然可以被修改。如果数据结构第一层业务需求不会改变就特别适用。

小结:

在真实做项目时其实不用这些进阶用法同样能实现功能,但是在合适的场景用上了却能锦上添花,作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vue程序员更是要必会了。如果我写的哪里不对或者不好欢迎大佬指出。